虚拟币归零是项目方砸盘了吗?
2022年Luna币72小时内从85美元跌至归零,让“虚拟币归零=项目方砸盘”的说法甚嚣尘上。但复盘诸多归零案例可见,砸盘可能是导火索,却绝非唯一原因,虚拟币归零往往是多重风险共振的结果。
项目方砸盘确实可能引发暴跌,比如早期持有者集中抛售大量代币,瞬间击穿买盘。但Luna币的崩塌,核心是技术机制缺陷——与UST的算法绑定缺乏实际抵押,20%年化利率催生的泡沫破裂后,形成“UST脱钩-Luna增发-价格暴跌”的死亡螺旋,这并非单纯砸盘能解释。创始人虽因欺诈被追责,但崩盘根源是价值支撑的缺失。
更多虚拟币归零与砸盘无关。部分项目仅靠概念炒作,没有实际应用场景,团队解散后代币自然被市场抛弃;有些则因技术漏洞遭黑客攻击,信任崩塌导致需求骤减。监管政策收紧更可能直接宣判“死刑”,若币种被多国禁止交易,即便项目方无砸盘意图,也会因流动性枯竭而归零。
加密货币的价值依赖“共识”,而共识脆弱易破。砸盘可能加速归零进程,但项目本身无核心技术、合规性缺失、竞争劣势等问题,才是埋在价值之下的炸弹。投资者与其纠结是否被砸盘,不如聚焦项目本质——远离无实际价值的空气币,才是规避归零风险的关键。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