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抹茶交易所 CEO 约翰” 这一身份,常被非法平台用作包装 “合规性” 的噱头,实则是虚拟货币非法交易生态的核心关联者。结合抹茶交易所的监管定性、2025 年最新案例及虚拟货币犯罪特征来看,约翰作为平台核心负责人,其背后的平台运作全是违法收割套路,与此前揭示的 “大 B 哥 STNK 币” 借名人噱头诈骗的逻辑一脉相承,每一次 “CEO 发声” 都暗藏致命风险。
需首先明确:抹茶交易所 CEO 约翰关联的平台业务,自始就属非法金融活动范畴。根据 2021 年十部委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任何为虚拟货币提供交易撮合、信息中介的平台均属非法,而约翰作为抹茶交易所(MXC)的 CEO,主导的平台核心业务 —— 上架空气币、提供杠杆合约交易、向境内用户引流等,完全触碰监管红线。更关键的是,该平台曾因虚假交易、联合项目方收割用户被多国监管处罚,2023 年还因涉嫌洗钱被新加坡警方调查,约翰作为核心负责人,始终未脱离平台非法运作的核心圈层,这与 “大 B 哥” 被虚假关联 STNK 币的套路本质不同,约翰是真实参与非法平台运营的关键角色。
约翰的 “CEO 身份” 已成为诈骗分子的仿冒工具,套路较 “大 B 哥 STNK 币” 骗局更具迷惑性。2025 年典型骗局呈现新特征:第一步在社交平台伪造 “抹茶交易所 CEO 约翰访谈视频”,宣称 “约翰将推出新生态代币,仅限内部认购”;第二步以 “CEO 背书” 为噱头,引导用户加入 “约翰专属投资群”,群内 “托儿” 晒出虚假的 “代币涨幅截图”;第三步推荐仿冒交易链接,要求用户缴纳 “认购保证金” 或 “VIP 门槛费”,待用户入金后直接失联。此类骗局利用用户对 “CEO 身份” 的信任,较 “大 B 哥” 模糊的名人关联更易突破心理防线,2025 年某案例中,已有超 300 人被骗,涉案金额达 2100 万元,与 “大 B 哥 STNK 币” 的 “内部消息” 诈骗逻辑高度吻合。
即便抛开仿冒陷阱,约翰主导的抹茶交易所本身也存在三重致命风险,与 STNK 币的空气币属性危机一致。法律层面,平台向境内用户提供服务已涉嫌非法经营,2025 年司法实践中,为抹茶交易所引流的人员已被追责,约翰作为核心负责人虽暂未被境内司法机关直接处理,但平台非法属性已明确,参与交易用户的权益不受法律保护。资金安全层面,平台无合规资金托管,2025 年已有用户反映 “提现审核无限期延迟”,且约翰团队曾被曝 “挪用用户资产炒作”,与 STNK 币 “卷款跑路” 的风险本质相同。信息安全层面,注册平台需上传敏感信息,这些数据已多次流入黑产,导致用户银行卡因关联洗钱被冻结,与 “大 B 哥 STNK 币” 骗局的信息泄露风险一致。
识别陷阱需把握三个关键:一是锚定平台本质,抹茶交易所属非法运营,CEO 约翰的身份无法改变其违法属性;二是警惕 “CEO 背书” 噱头,此类宣传与 “大 B 哥 STNK 币” 的名人关联谎言无异;三是坚守监管红线,任何虚拟货币交易均不受法律保护,切勿轻信平台核心人员的 “利好承诺”。
总之,抹茶交易所 CEO 约翰关联的并非 “合规机遇”,而是非法平台的收割陷阱。认清其背后平台的违法本质,远离虚拟货币交易,才是守护资产与法律安全的根本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