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i 币在中国合法吗?监管定性下的非法属性与风险警示

“pi 币在中国合法吗” 的追问,本质是对虚拟货币合规性的困惑。但依据我国监管政策与司法实践,答案明确且唯一:pi 币在中国不具备合法性,其相关交易、挖矿、推广等活动均属非法金融活动,参与其中不仅无法律保障,还将面临财产损失与刑事追责的双重风险。

从监管政策层面看,pi 币已被明确划入 “非法虚拟货币” 范畴。2021 年 9 月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指出 “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,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”。pi 币作为未上主网、无真实价值支撑的虚拟货币,既不符合法定货币的发行与流通规则,也未获得任何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,完全契合 “非法虚拟货币” 的定义。此后,多地金融监管局、警方持续发布警示,强调 “pi 币挖矿、交易均不受法律保护”,2023 年江苏某法院更在判决中明确,涉及 pi 币的 “投资合同” 因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,进一步从司法层面否定了其合法性。

pi 币的 “非法性” 还体现在其空气币本质与诈骗属性。截至 2025 年 9 月,pi 币仍未完成去中心化主网上线,所谓 “挖矿” 仅是通过手机 APP 完成签到任务,生成的 “pi 币” 仅为后台记录的虚拟数字,无任何区块链技术支撑与实际应用场景 —— 这与监管部门定义的 “空气币” 特征完全吻合。更具迷惑性的是,诈骗分子借 pi 币 “免费挖矿” 的噱头,衍生出 “缴纳认证费解锁收益”“拉新奖励提升算力” 等套路,2025 年湖北警方破获的案件中,某团伙以 “pi 币即将合规上线,提前激活可获高额回报” 为由,诱骗超 500 人缴纳 “身份认证费”,涉案金额达 800 余万元。此类行为不仅违反虚拟货币监管规定,更已涉嫌诈骗罪或传销罪,进一步印证了 pi 币相关活动的非法性。

参与 pi 币相关活动,将面临三重不可逆转的风险。一是法律追责风险,我国法律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、代币发行融资等行为,2024 年浙江某用户因帮助 pi 币 “币商” 流转资金,被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 6 个月;二是财产清零风险,pi 币无实际价值,所谓 “交易” 多通过非法平台或私下进行,2025 年广州李某在虚假 pi 币交易平台投入 10 万元后,平台突然失联,资金全部无法追回;三是信息泄露风险,“pi 币挖矿” 需授权手机通讯录、地理位置等敏感信息,部分恶意 APP 还会窃取银行卡、身份证数据,导致用户陷入电信诈骗的二次风险。

需警惕的是,部分人以 “pi 币未实际交易,仅‘挖矿’不违法” 为由混淆概念,但监管政策早已明确 “任何为个人参与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的行为,均属非法”,“挖矿” 作为获取虚拟货币的手段,同样被纳入非法活动范畴。2025 年上海警方就曾查处一起 pi 币 “挖矿推广” 案件,抓获犯罪嫌疑人 12 名,理由是其通过发展下线 “挖矿” 赚取佣金,涉嫌传销活动。

监管部门与警方反复强调:合法金融市场不存在 “免费挖矿、躺赚收益” 的虚拟货币项目,凡宣称 “合规”“受保护” 的均为骗局;我国境内无任何虚拟货币具备合法性,参与相关活动的损失需自行承担。所谓 “pi 币在中国合法吗” 的疑问,本质是对非法金融活动的侥幸心理,认清其非法属性才是守护自身权益的前提。

综上,pi 币在中国不具备合法性,其相关活动均属非法。拒绝参与 pi 币挖矿、交易、推广,远离所有虚拟货币投机,才是规避法律与财产风险的根本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