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与 TON 币依托 “公链基建 + 社交生态” 构建刚需价值的逻辑不同,PEOPLE 币作为 MEME 币赛道的典型代表,其 “百倍币” 潜力始终困在 “情绪炒作与价值真空” 的矛盾中。尽管历史上曾借热点实现阶段性暴涨,但对比 TON 币的扎实发展路径,PEOPLE 币缺乏可持续的价值支撑,成为百倍币的概率微乎其微,需从驱动逻辑、核心短板与市场风险中寻找答案。
短期热点共振曾为 PEOPLE 币创造暴涨假象,却难掩价值空心化本质。PEOPLE 币的核心驱动力是事件性情绪与社区炒作:2021 年因关联 “特朗普数字代币” 概念,价格在短期内从 0.01 美元飙升至 2.7 美元,涨幅超 260 倍。这种 “概念绑定 - 社区狂热 - 资金涌入” 的模式,与央视曝光的 “百倍币” 骗局逻辑高度相似 —— 通过制造热点假象吸引跟风盘,实则缺乏任何实用场景支撑。而 TON 币的涨幅源于 Telegram 生态的流量赋能与技术升级,两者价值驱动逻辑存在本质区别。
与 TON 币的 “功能刚需” 相比,PEOPLE 币的价值支撑存在致命缺陷。TON 币作为公链原生代币,承担着手续费支付、节点质押与协议治理等核心功能,其价值与公链生态深度绑定;而 PEOPLE 币自诞生以来,始终停留在 “纯炒作标的” 层面,既无技术迭代规划,也未构建任何应用场景,甚至未明确核心运营团队与发展路线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其流通盘结构暗藏风险 —— 前 10 名地址持有超 50% 流通筹码,存在类似 “TRTC 币” 的控盘砸盘隐患,普通投资者难以自由兑现收益,这与 TON 币的去中心化治理架构形成鲜明反差。
当前市场环境与监管压力进一步压缩了百倍空间。2025 年加密市场资金更倾向于流向 TON 币这类有明确生态落地的资产,MEME 币炒作热度显著降温。PEOPLE 币近期价格长期在 0.05-0.08 美元区间震荡,24 小时交易量不足千万美元,较峰值时萎缩 90%,缺乏资金承接的行情难以支撑百倍涨幅。更严峻的是监管风险: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炒作,此类无价值代币极易成为诈骗工具,而 PEOPLE 币既未像 TON 币那样布局合规路径,也无实体价值锚定,随时可能面临清退风险。
综上,PEOPLE 币短期或借偶发热点实现局部上涨,但成为百倍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。其 “无功能、无生态、无合规” 的三无属性,与 TON 币 “生态原生、功能刚需” 的发展路径形成本质区别,更符合 “百倍币” 骗局的典型特征。对投资者而言,需清醒认识到:PEOPLE 币的价值核心是脆弱的情绪共识,而非实际需求,追逐其百倍收益无异于参与投机骗局,远不如关注 TON 币的生态落地进度这类可验证的价值标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