屎币销毁机制最新消息:数据、机制与风险提示

 

“屎币(SHIB,柴犬币)销毁机制最新消息” 始终是加密市场关注的热点。作为依托以太坊发行的 MEME 代币,SHIB 通过销毁机制减少流通量以提振价值,2025 年以来其销毁活动呈现阶段性爆发,但其背后的机制特性与法律风险仍需理性认知。

当前 SHIB 销毁机制的核心依托于 Shibarium 二层网络的自动化升级。该机制分为手动与自动两个阶段,2024 年 1 月已全面进入自动阶段,通过预定义智能合约规则,将生态内部分交易手续费与 Gas 费折算为 SHIB 并永久打入 “黑洞” 地址。这种设计形成 “网络活跃度越高,销毁量越大” 的循环 ——2025 年 3 月曾因 Gas 费激增 1000%,单 24 小时销毁量突破 10 亿枚,销毁率暴涨 57291.91%。

2025 年的销毁数据呈现显著波动特征。5 月有消息称开发团队正考虑实施 “每日销毁 1 万亿 SHIB” 的激进策略,若落地一年内可减少 62% 流通量,分析师预测理论价格或上涨 167% 至 0.000037 美元。但实际数据显示,8 月单笔最大销毁量仅 6.02 亿枚,7 天累计销毁量为 3.95 亿枚,与目标相去甚远。截至目前,SHIB 累计销毁量达 410.7 万亿枚,剩余流通量仍有 580.5 万亿枚,极低的单价使其销毁价值常不足万元。

需警惕的是,销毁机制的热度难掩其虚拟货币本质与法律风险。我国 2021 年 “924 通知” 已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,SHIB 作为典型 MEME 代币,缺乏实际应用支撑,价格完全由市场情绪主导,曾在销毁率飙升 640% 的同时出现逆势下跌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境内不法分子常借 “销毁提价” 噱头,通过虚假平台诱导交易,2024 年江苏警方就破获类似案件,涉案金额达 89 万元。

综上,SHIB 销毁机制虽有阶段性数据突破,但无法改变其投机属性。对国内用户而言,讨论销毁消息需先认清其非法本质,远离相关交易炒作,方为守护财产安全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