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超工币被中国公安认可吗?” 这一问题的答案可从我国虚拟货币监管框架与执法实践中明确:中国公安从未认可超工币的合法性,相反,此类无真实价值支撑的虚拟货币,已被公安部门列为非法金融活动的重点打击对象。参与超工币相关交易,不仅面临财产损失风险,更可能涉嫌违法犯罪。
从监管定性来看,超工币完全符合非法虚拟货币的特征。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明确指出,虚拟货币不是法定货币,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超工币既无国家主权背书,也未获得金融监管部门许可,所谓 “工业场景锚定”“区块链技术革新” 等宣传均为虚假包装,与此前被查处的云尊币、掌纹币等骗局的 “技术空谈” 如出一辙,本质是不法分子炮制的 “空气币”。公安部门在执法中早已明确,此类代币不具备任何合法属性,其交易流转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。
从公安打击实践来看,超工币类项目已多次被列入犯罪打击清单。公安部近年来持续开展打击虚拟货币相关非法活动专项行动,2024 年破获的广州 “1・09” 非法经营案中,犯罪团伙正是利用虚拟币商搭建资金结算通道,涉案金额逾百亿元。此类案件中,公安部门明确将涉案虚拟货币列为 “非法金融工具”,对相关团伙以非法经营罪、诈骗罪立案侦查。虽然目前暂无超工币的直接涉案通报,但结合其 “无资质、靠炒作、拉新返佣” 的运作模式,完全符合公安部门通报的非法集资、传销犯罪特征,一旦被查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超工币的 “合法性宣传” 本身就是诈骗手段。部分推广者宣称 “超工币已获公安备案”“与地方产业合作受支持”,但经核查,我国从未对任何虚拟货币项目进行备案,所谓 “合作文件” 均为伪造。这与掌纹币蹭取掌纹支付技术热度的套路一致,都是通过虚构合规背景误导公众。公安部门在预警中特别指出,此类虚假宣传是非法虚拟货币项目的典型特征,目的是降低投资者警惕、扩大诈骗范围。
需要明确的是,公安部门对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认定,并不等同于对其合法性的认可。实践中,公安部门会依法处置涉案虚拟货币以追赃挽损,但这仅是对犯罪所得的处理方式,绝非承认超工币本身的合法性。正如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出的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的非法性已被明确,参与其中的民事行为无效,损失需自行承担。
综上,中国公安从未认可超工币,其本质是涉嫌违法犯罪的非法虚拟货币。投资者需认清:公安部门对虚拟货币相关犯罪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大,任何宣称 “公安认可” 的说法都是骗局。远离超工币等虚拟货币交易,选择合法投资渠道,才是保障自身财产与法律安全的唯一途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