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DeFi 币还会涨到 1 美元吗?” 的追问,首先需厘清核心认知:“DeFi 币” 并非单一代币,而是去中心化金融领域各类代币的统称。从 2025 年市场数据与行业现状看,多数 DeFi 币现价距 1 美元相去甚远,即便部分价格预测显示长期潜力,也难掩短期波动剧烈、价值支撑薄弱的现实,叠加国内明确的监管红线,所谓 “涨到 1 美元” 的期待更多是炒作幻象,参与交易暗藏多重风险。
价格现状与 1 美元目标存在显著差距,预测数据缺乏现实支撑。被直接标注为 “DeFi 币” 的代币现价仅 0.002942 美元,较历史高点跌幅超 90%,即便按乐观预测,2025 年其最高价格也仅能达到 0.4446 美元,未触及 1 美元门槛。即便是 DeFi 领域的头部代币,也难稳守 1 美元关口:Uniswap 的 UNI 币 2025 年 9 月现价约 0.8 美元,较 2021 年历史高点 28.9 美元暴跌 97%;Aave 的 AAVE 币虽曾突破 1 美元,但当前价格仅 0.6 美元,近一年波动率达 83%,价格稳定性远不及合规资产。
技术创新未转化为价格支撑,行业瓶颈制约上涨动力。尽管 2025 年 DeFi 领域涌现出 zkTLS 技术、收益共享型稳定币等创新方向,Uniswap 等头部项目也在布局流动性基础设施,但这些进展未有效提振代币价格。核心问题在于 “技术热、应用冷”—— 多数创新仍停留在协议层面,消费级应用落地不足,用户入场门槛居高不下,导致代币缺乏真实需求支撑。以 Starknet 为例,虽依托低成本交易吸引生态扩张,但链上活跃度仍集中在投机交易,未形成可持续的价值闭环,这与 Layer 类项目的技术落地困境如出一辙。
监管与市场风险形成双重绞杀,彻底封死合规上涨空间。我国早已明确 DeFi 相关活动涉嫌非法金融活动,其代币发行交易均属违规。即便忽略合规问题,市场端风险也足以吞噬投资本金:2025 年多个 DeFi 协议因智能合约漏洞遭遇黑客攻击,导致代币价格单日暴跌 50%;部分项目借 “创新” 噱头虚构价值,实则为庞氏骗局,与 MAX 币的空气币套路本质相同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所谓 “价格预测” 多由 AI 基于历史数据生成,未考虑监管政策、技术漏洞等变量,参考价值极低,此前不少预测 “涨至 10 美元” 的 DeFi 币最终沦为归零资产。
综上,多数 DeFi 币不具备涨至 1 美元的现实基础,相关预测与炒作话术不可轻信。投资者需认清:技术创新不能赋予代币合法性,虚拟货币交易在国内不受法律保护,价格涨跌全凭市场炒作。远离 DeFi 币及同类虚拟货币交易,坚守合规金融渠道,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根本。